上一页|1|
/1页

主题:今日推荐:马塞尔普鲁斯特

发表于2012-07-23

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20世纪法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也是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为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其它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让·桑德伊》、短篇小说集《欢乐与时日》、文学评论集《驳圣伯夫》等。


发表于2012-07-23

在写作《让·桑德伊》和《驳圣伯夫》的同时,普鲁斯特开始构思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从1906年开始写作,到1913年,全部布局轮廓已定,分7大部分,共15册。1913年,小说第1部《在斯万家那边》完成后,作者自费印行,反应冷淡。1919年,小说第2部《在少女们身旁》由卡里玛出版社出版,并获龚古尔文学奖,作者因而成名。1920至1921年发表小说第3部《盖尔芒特家那边》第1、2卷;1921至1922年发表第4部《索多姆和戈摩尔》第1、2卷。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逝世前将作品全部完成。作品的后半部第5部《女囚》(1923)、第6部《女逃亡者》(1925)和第7部《重现的时光》(1927),是在作者死后发表的。

发表于2012-07-23

小说中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家境富裕而又体弱多病的青年,从小对书画有特殊的爱好,曾经尝试过文学创作,没有成功。他经常出入巴黎的上层社会,频繁往来于各茶会,舞会,招待会及其它时髦的社交场合,并钟情于犹太富商的女儿吉尔伯特,但不久就失恋了。此外,他还到过家乡贡柏莱小住,到过海滨胜地巴培克疗养。他结识了另一位少女阿尔伯蒂,发现阿尔伯蒂患同性恋,便决心娶她为妻,以纠正她的变态心理。他把阿尔伯蒂禁闭在自己家中,阿尔伯蒂却设法逃跑,于是,他多方打听她,寻找她,后来得知阿尔伯蒂骑马摔死。在悲痛中他认识到自己的禀赋是写作,他所经历的悲欢苦乐正是文学创作的材料,只有文学创作才能把昔日失去的东西找回来。

发表于2012-07-23

《追忆似水年华》共7部,15卷,其中包括《在斯万家那边》(1913)、《在少女们身旁》(1919)、《盖尔芒特家那边》(1921)、《索多姆与戈摩尔》(1922)和作者死后出版的《女囚》、《女逃亡者》和《重现的时光》。第一部《在斯旺家那边》,没有得到文艺界的认可,第二部《在少女们身旁》(1919),获龚古尔文学奖,从此名声大振。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那样“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一个富于才华,喜爱文学艺术而又体弱多病的富家子弟。作品透过主人公的追忆,表现了作者对家庭、童年和初恋时感情的怀念,对庸俗事物的厌恶,同时也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谓“黄金时代”的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种种人情世态。


发表于2012-07-23

小说故事套故事,人物事件众多。一方面是遵循法国旧传统习惯的圣·日耳曼贵族、盖尔芒特家族的公爵和公爵夫人、盖尔芒特亲王和王妃、公爵的兄弟等。另一方面是新的资产阶级暴发户和活跃在沙龙里的帮闲人物:斯万及其情妇、交际花(后来的夫人)奥黛特、富裕而有文化教养的凡尔杜兰夫妇、外交官、医生、艺术家等。两个对立的社会,原来并不融洽,资产阶级很难跨进古老贵族的门厅。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复杂的联姻关系,鸿沟逐渐被打破。斯万死后,奥黛特成了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凡尔杜兰太太过去不被贵族家所接纳,现在成了亲王夫人。作者在贵族闭塞和悠闲的世外桃源中窥视到了衰败景象,从大资产阶级庸俗狂妄中看到了一种畸形社会的画面。虽然作者在描绘这种种画面时,并没有用尖锐的谴责之词,但从他笔锋转向下层人民时所表现出的好感中,又能体味到他的褒贬之意。那个在上层人家服务多年的老女仆弗朗索瓦兹,虽然满口乡下土话,脑子里有不少迷信和禁忌,但她勤劳、纯朴,有着乡下人的聪明机智,是作者最喜爱的人物之一。小说除了描写上流社会的生活外,还涉及到文学绘画音乐建筑,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发表于2012-07-23

 嗯  最喜欢他的《追忆似水年华》了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