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南京鼓楼区打造七大板块 重构“第一城区”

发表于2013-05-30

11公里长江岸线、500多幢民国建筑、上百万人口,近日,堪称我省第一大城区的南京市鼓楼区启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谋求从“新街口”“湖南路”到“长江之滨”的跨越。

53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将崛起七大功能板块,分别为新街口-鼓楼、江东软件园、滨江商务区、历史文化街区、门、模范马路创新街区和幕燕。


发表于2013-05-30

据鼓楼区委书记杨学鹏介绍,原鼓楼和下关两区地域相邻、文脉相通、人缘相亲、经济相融,两区合并后,七大功能板块将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加速融合发展。


发表于2013-05-30

而其中,“滨江”元素会得到大力彰显,并带动南京主城向长江挺进。鼓楼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开辟通向长江的城市中轴线,北路轴线整体城市设计已经展开,主要是打通从北路直至上元门的城市北延线,并在上元门水厂西边建设观江平台。目前正在对道路两侧城市形态、建筑立面和土地利用进行研究,最终实现新街口的城市功能经鼓楼后再向江边辐射。


发表于2013-05-30

江边将矗立起商务区,这是南京长江岸线最核心的区域。2.36平方公里的滨江商务区由全球首位的美国SOM建筑设计公司设计,建筑面积达到372万平方米,51%的面积为商务,27%为住宅,这里将成为更符合都市人需求的新型城。据介绍,滨江商务区体现城市设计领域的“混搭”理念,既大力建设集聚总部经济的商务楼宇,又对南京西站、南京肉联厂原址等工业遗存进行精雕细琢,发展文化创意和旅游休闲业,白云亭菜场将改造成文化艺术;在建设各种亲水载体的同时,着重打造长江国际航运服务。总超过100亿元、总建设规模达50万平米的南京长江国际航运服务已正式开工建设。

发表于2013-05-30

随着两区整合,南京城北改造加快。南瑞路将北上,跨越京沪铁路通道,与和燕路西延段贯通,为南京城北再添一条南北主干道。在门,长途客运站面临搬迁,建宁路也将进入整体改造开发,此区域将新增150万平方米商业容量,成为体量达300万平方米的重要城市商务区。

发表于2013-05-30

在既有的老城核心区,鼓楼区有意通过交通微循环系统以及小格路网的街区模式疏通一些重要的功能节点,首要任务就是用两、三年时间修好循环路,将功能辐射出去,让城市“流动”起来。

发表于2013-05-30

需要贯通、流动的还有山水和资源。鼓楼将打通主城滨江、内金川河、外秦淮河三条风光带,力争通过慢行系统的建设,形成南北长达十公里的城市风光带轴线。这一轴线以阅江楼为起点,以乌龙潭为终点,沿明城墙和秦淮河,途经静海寺、绣球公园、小桃园、古林公园、石头城,到国防园、清凉山等景区。据介绍,此整体风光带将按照5A级风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和改造整理。

发表于2013-05-30

鼓楼民国建筑保护从单体修缮、碎片化保护走向成片修复和整体街区保护。记者了解到,新鼓楼区有民国建筑548幢,主要集中在颐和路、傅厚岗和原下关大马路等处。目前,已有100多幢完成修缮。鼓楼要形成“民国建筑看南京,民国经典建筑看鼓楼”的品牌,计划到2015年,全面完成颐和路公馆街区和滨江历史风貌区等一批历史街区、历史建筑的保护。

发表于2013-05-30

两区合并,百姓最盼共享区划调整带来的“政策红利”。鼓楼区区长曹路宝介绍,鼓楼在全面梳理原鼓楼、下关两区民生福利和保障标准,“就高不就低”,将尽快拉平差距,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一体化。而这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鼓楼提出到2015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GDP突破1000亿元。

上一页|1|
/1页